足迹
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四章器材(第1页)

九龙塘,位于九龙的北部,是香港市区罕有的低密度发展区,以平房及别墅为主,环境清幽,其中德云道六号,有一家挂着香港沙龙电影有限公司招牌的建筑。

沙龙电影公司是世界三大摄影机生产商之一的潘纳维申(panavision)的亚洲独家代理商,也是香港规模最大的电影拍摄器材租赁公司。

“沈先生。”在一间空间不小的库房里,翁维铨指着面前的一个大家伙,说道:“我觉得,你用这款摄影机比较合适。”

翁维铨个子不高,比较瘦弱,又戴个眼镜,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。

然而他可的履历可不平凡。

翁维铨1949年出生,1969年在加州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修读摄影专业,1971年获得学士学位,同一年,他和著名的华裔摄影大师黄宗霑一起,拍摄了一部有关华人移民在美国生活的纪录片《洛克镇的一天》,拍摄初期,黄宗霑心脏病发作,于是整部纪录片,均由翁维铨独立完成,而且完成的非常漂亮,由此得到了黄宗霑的赏识,当他回到香港后,黄宗霑赞助他在举办了个人摄影展。

1974年,翁维铨去印度尼西亚给一部纪录片做摄影,1975年在浸会书院传理系当老师,1976年,英国独立电视台来香港拍摄一部讲述毒品故事的纪录片,聘请他做助理制片和摄影师。

这部纪录片拍了一年多的时间,翁维铨曾在西环一带,和吸毒人士一起生活了很久,用偷拍的方式,搜集了大量有关毒品的资料,由此萌发了拍摄一部讲述贩毒故事电影的想法。

但不管是讲述贩毒的电影内容,还是伪纪录片的电影风格,在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东西,所以翁维铨找不到投资,他本打算自筹资金拍摄,正巧从朋友那里,听说了沈冲准备投资有新意电影的计划,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投了一份个人履历和拍摄规划书给东方魅力电影公司,没想到很快就受到了投资的通知。

沈冲对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非常感兴趣,他本打算亲自担任翁维铨电影的制片人,不过最近几个月,一直东奔西走,忙来忙去,实在没时间,也不好再拖下去,只好把制片工作又交给了曾励珍,让翁维铨和他同时开拍新电影。

至于余允杭的《凶榜》,沈冲从公司收发室里挑了两个新人出来,担任助理制片人,负责预算控制,至于其他,一切放权,让余允杭自己负责。

翁维铨是学摄影的,所以需要曾励珍帮衬,而余允杭是ucla电影系毕业的高材生,回到香港后,先给胡金铨做助手,然后在tvb任编导,拍过不少剧集,严浩拍《茄哩啡》,他就是监制,有学历,有经验,有没有制片人,对他来说,问题不大。

黄宗霑曾十次获得奥斯卡提名,两次夺取奥斯卡最佳摄影的小金人,在五六十年代,一个中国人,能获得如此殊荣,是毋庸置疑的一代摄影宗师,他对翁维铨青眼相加,可见翁维铨的摄影水平绝对一流,所以沈冲跟着他,一起来挑选摄影机。

“翁先生好眼力。”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一旁,介绍道:“这款super-speed-lenses-announced是潘纳维申最新的产品,饱和度高,高亮足,行家首选。”

“好,那就租这个。”沈冲是看不出来好坏,他只知道潘纳维申是顶级的摄影机品牌,好莱坞很多大片的结尾字幕上,都有它的标志,就和笔记本电脑上的英特尔标志一样常见。

“翁先生准备用哪一款?”

“我用这个。”翁维铨提起一个小型的便携摄影机,说道:“这个重量轻,可以肩扛,可以手持,方便在人群中拍摄。”

沈冲好奇的接过来,摆弄了一会,咂咂嘴,说道:“这也不算轻啊,要是扛着跑一天,肯定得累趴下。”

“习惯了就好。”翁维铨说道:“也不总是扛着拍。对了,汪老板,你们有哪些摄影机承托系统?”

“有的,有很多类型。”那个中年男子,正是沙龙电影公司的老板汪长智,他拿出一本画册,很殷勤的翻到其中一页,说道:“你看这个如何?”

&oni),好东西。”

不过他马上又皱眉,问道:“但这租金?”

“加通尼是世界上最好的摄影机承托生产商,从上到下,全是独家专利打造的,坚固平稳,能任意角度旋转,和潘纳维申是绝配。”汪长智带着职业的微笑,说道:“东西好,价格自然会贵一点,一分钱一分货嘛。”

“只要货好,价格好说。”赚的钱越来越多,沈冲也越发的大方,凡是能提高电影质量的,他都不吝啬,“翁先生不要担心预算,凡是拍摄需要的,都租下来,我会跟珍姐打招呼的。”

有了沈冲的首肯,翁维铨放开手脚,大肆采购了一番,沈冲跟在后面,打听一些器材的售价,暗自咋舌。

潘纳维申的摄影机只租不卖,租金虽然很贵,但还能承受,像另一个摄影机大鳄阿莱(arri)的产品,不带镜头,不带现场收音麦克风,价格就要200多万港币……而稍微好一点的镜头,售价就在百万港币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