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心如蛇蝎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77 第 77 章(第1页)

夜幕将临。

窗外天光一点点转暗。没过多久,便有宫娥前来掌灯。树灯上浮起团团光晕,下一刻暖黄的亮光便布满室中。太后的身影也被这灯照拉成了细长的一道。宫人点完灯后即便退去。白露看了看仍在沉思中的太后,几次想要开口,却每每话到口边又转犹豫。最终她也只是轻叹一声,默默退开。

太后听见这声叹息,微微转头,刚好将白露的神色收入眼中。她不由苦笑,想起团黄离开之前,也露出了同样的表情。

“白露。”在她退出以前,太后轻声呼唤。

“太后还有什么吩咐?”白露连忙上前。

“东平王提的条件,”太后缓缓说道,“你有什么想法?”

白露吃了一惊,连忙跪地:“此事非奴婢所能妄言。”

“没关系,你但讲无妨。”太后语气温和。

白露踌躇片刻,小心翼翼地开口:“诸军之中,以神策军战力最强。京师虽然尚有十六卫,但人数、军备皆不足与之匹敌。陈中尉又统兵在外,形势恐怕不容乐观。”

太后点头。这正是东平王和余维扬有恃无恐的原因。即使西川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,但陈进兴所率的神策左军也无法立刻班师。就算他能马上回援京都,但长途奔袭之后,对上已将近畿之地纳入掌控的余维扬,也未必能占据优势。且这一来一回,又要耗去不少时间,京城未必撑得到那个时候。

“其实……”白露续道,“诸镇若能入京勤王,余维扬倒也不足为惧。”

神策军再强,也不可能与国朝全部的兵力相抗。

太后听了,却又是一声苦笑。这一点她岂会不知?不但她知道,东平王亦对此心知肚明,因而利用孙太妃,抢先一步盗去了玺印。没有印信,朝廷又如何传旨藩镇?

白露也想到此节,颇有忧色。过了好一会儿,她才又道:“太后可是打算……”她微微犹豫,到底觉得不便直言相问,改为婉转暗示:“形势不利,恐怕要有所取舍。”

话说得十分隐晦,但是太后立刻听懂了她的意思。局面逆转,再与东平王对抗下去,显然并不明智。

太后沉默着。

她和东平王打的交道不算少,知道他的品性和赵王不同。只要她肯答应合作,必能得到他的善待。但是这也意味着,她要再度背弃徐九英这个盟友。和她不一样,徐氏母子对东平王是个巨大的威胁。落到他手上,他们的命运就很难料了。

虽然东平王在信中表明了愿意保全皇帝的态度,但是太后并不认为他能信守承诺。皇权之争岂容得心慈手软,何况小皇帝还是名正言顺的天子血脉?不管他多年幼,行过登基大典,受了百官朝拜,便是朝廷正统。现在东平王或许不觉得小堂弟有什么威胁,但将来呢?即便东平王能忍着不动手,那些因他得益的人又克制得住吗?历来废帝,又有几个能够善终?

史书里从不缺少枉死之人。她熟读文史,又见过太多的事迹,对此早已习以为常,甚至觉得世道本就如此。可现在想到同样的事可能发生在小皇帝身上,她却无法再漠然视之。

这一年来,徐太妃常带着皇帝来看她。因为走动得极为频繁,小皇帝已与她十分熟悉。小孩子没有心机,谁经常和他见面,他就和谁亲近。他会主动上来牵她的手,会拿徐太妃最喜欢的吃食向她献宝,还会在她看书时爬上她的膝头,亲昵地蹭她的脸。很少有人能对这样一个孩子设防。哪怕明知这是徐氏刻意制造的机会,她还是喜欢上了这个孩子。皇帝对她,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,而是鲜活的生命。何况……他还是先帝最后的血脉。

想起先帝,太后不由轻叹一声。人的感情就是如此捉摸不定。先帝活着时,她从未恋慕过他。他逝去之后,她反而时常回想这些年他待她的种种好处。

当初她虽然为了顾家而答应入宫,但心里到底还是意绪难平。她向先帝进呈《汉书》,除了消除东宫的疑虑,也未尝没有赌气的意味。

先帝那时应该是难堪的。无论她表达得多含蓄隐晦,毕竟还是拒绝了他的亲近。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为难过她,反而顺从她的意思,从此与她井水不犯河水。

她曾经以为这样的冷落是因为她成功冒犯了皇帝,可是直到他临终的时候,她才察觉那其实是他不动声色的体贴。从一开始,他就什么都猜到了……

先帝弥留之际也有过一阵精神不错的时候。所有的人都明白,这是回光返照。皇帝的时间的确不多了。介于皇帝在几日之前已留下遗命安排后事,也与百僚作了诀别,大家都默认,剩余的时间应当属于皇帝亲近之人。考虑到皇帝这一年几乎只许徐淑妃一个人伴驾,而她所出的皇子又是皇帝唯一还在世的子嗣,众人都以为皇帝必定会召见他们母子。就是顾昭自己也这样认为。没想到,皇帝最后要见的人却是她。

听到宦官传话时,她除了惊奇,也多少有些忐忑。皇帝殡天、新君继位往往是最为凶险的时候,尤其她和皇帝之间还有先太子这个心结。他并不令她接近现在的太子,想来对她猜忌已深。若他觉得她这个皇后会成为那对母子的隐患,趁着这个时候除掉她,也不是不可能。正因知道自己处境,皇帝病势沉重以来,她都尽力保持沉默,避免引起皇帝的注意。